【選擇】 | 陽光心靈咖啡網

 



除了習慣反應,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除了習慣反應,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老師,我從小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所以內在匱乏的我,現在對身邊的人也充滿了怨恨。我不喜歡周圍的人。怎麼辦? 問怎麼辦,提了個好的問題。因為痛苦,然後尋找突破,所以充滿了希望。 我問道:你怨恨別人,別人會愛你嗎?他說,不會。 因為沒有得到愛,所以怨恨。用怨恨來對待身邊的人,得到更多的痛苦。抓著痛苦不放,這怎麼能得到愛呢?這只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痛苦啊。 那麼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是愛。...



暗戀雖美,卻不斷毒傷著自己

 暗戀雖美,卻不斷毒傷著自己
「我的故事都忘得差不多了。唯一記得就是有一抹微笑讓我覺得生活充滿陽光,而這抹陽光是我一直在尋找和等待的。」謝龍的表述讓我覺得暗戀是一件特別美的事兒,心裡還在嘀咕我怎麼沒有過類似經歷。 「我有過兩段暗戀經歷,都是那種認識對方很久之後才發現喜歡上對方的,卻一直不敢表白,到最後就徹底失去對方的一切,暗戀者往往喜歡用『我只希望他過得比我好來安慰自己。』其實人真的沒那麼偉大,都很自私。...



讓人生選擇忠於自我,你需要這麼做

 讓人生選擇忠於自我,你需要這麼做
(文/AARON KARMIN,譯/豬的浪漫) 我們花費許多時去間取悅他人或避免惹惱他人。然而,我們最需要做的是放手,讓他人負責他人的人生,並將我們自己的幸福牢牢抓在手裡。這就需要一個人:做出選擇,停止做無用功,而去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以自己為主,活在當下。這可能需要停止做那些我們「需要」做的事,讓人生選擇忠於自我。 具體而言,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有時候會想要提供給別人,我們自己認為好的建議...



情侶從「如膠似漆」到「日漸冷淡」是怎麼回事?

 情侶從「如膠似漆」到「日漸冷淡」是怎麼回事?
我經常面對這樣的提問:之前的如膠似漆,噓寒問暖,現在為什麼日益變得冷若冰霜,日漸冷淡? 故事往往是這樣發生的: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相愛了。女孩感覺到最幸福的莫過於男孩對她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然後這種照顧就成了某種程度上的毒品。一旦服用就開始很難離開,一旦男生不早請示晚匯報,不哄她睡覺,不回她的電話、簡訊,哪怕晚一兩分鐘,都會引發她內心恐慌,開始連環奪命call。 這個男生被如此高密度...



曾小賢:你身邊有這樣的「賤人」嗎?

 曾小賢:你身邊有這樣的「賤人」嗎?
在你不舒服,不開心,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總會用他的“賤”讓你開心,讓你來氣,幫你解決問題,雖然有時候問題解決的很糟糕。在你心情不錯,生活順利的時候,他又會在你身邊像蒼蠅一樣的嗡嗡地飛來飛去,讓你恨不得把這個“賤人”給剁了。就和胡一菲一樣用“彈一閃”把小賢給“滅”了。 但是,沒有這樣的“賤人”我們會失落,會少很多樂趣,他性格溫...



害怕失敗?計畫不要變空談

 害怕失敗?計畫不要變空談
每一年、每個月、每個禮拜的開始我們總是會在心裡制定一個計畫,但是很多時候,計畫僅僅是一個計畫,最後變成了泡影,這到底是為什麼?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又到了年底。看著年初自己制訂出的計畫表——每週上一次瑜伽課,聽一次音樂會,跟朋友聚會一次;一個月出去旅遊一次……吳影發現自己的計畫幾乎沒有一項得到了落實。 薇薇安對此也是感同身受,看著錢包裡的健身卡、瑜伽...



你是一個「掃瞄人」嗎?

 你是一個「掃瞄人」嗎?
對很多人來說,在生活中做出選擇並不容易。有時候,你感覺只有自己在漩渦裡翻滾、躊躇、不知所措。而瞧瞧身邊的人,他們卻好像與生俱來就知道該做什麼,該往哪裡去,該追求什麼,該和誰結婚。 你是個生活的淺嘗輒止者,從來不會一心只做一件事情,而是隨著生命的河流不斷的轉換路徑,不斷地對新事物產生新的興趣。 如果聽起來這些描述很像你的話,那你很有可能就是生活教練Barbara口中的“掃瞄...



怎麼給人生做多選題?

 怎麼給人生做多選題?
眼下我是要考研呢,還是戀愛呢?結婚是該選我愛的人呢,還是愛我的人呢?愛情和麵包,應該要哪一個?我是努力拼事業不結婚呢,還是當個小女人相夫教子呢?我是丁克享受兩人世界呢,還是當個完整的女人生孩子呢? 我是一個心理咨詢師,專攻兩性關係,平時經常被問到如上的問題。而發問的女人背後的潛台詞都一樣:生活對她們來說都是單選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同一時間也只能做一件事情。網路上充斥著...



選擇性關注讓你心想事成

 選擇性關注讓你心想事成
選擇性關注,你關注的是積極的方面,忽略消極的方面,事情就會朝著積極的結果發展。 曾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心理學家在一個小學的班裡做心理測量,最後得出結論:這個班上有兩名很有天賦的學生。雖然這兩個學生在班裡都是後進生,但老師對專家的話堅信不疑,從此對這兩個學生格外關注,結果這兩名學生最後都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重點中學。後來心理學家公佈了這個實驗結果,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天賦的學生...



沉錨效應:用的好讓你事半功倍

 沉錨效應:用的好讓你事半功倍
“他哪怕再堅持那麼一點,或許就成了。”“他的邀請如果再明確一些,我就陪他去。”這話是不是聽起來特耳熟?或者,你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接著,你發現,身邊不少女孩拒絕男伴,理由都算不上理由──“拒絕好像很自然,答應倒顯得太主動”、“拒絕的話就在嘴邊”。比如,初次見面,對方問:“週末出去玩好嗎?”你當下的反應會是“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