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 | 陽光心靈咖啡網

 



「對不起」只能換來你的安心,而非我的釋然

 「對不起」只能換來你的安心,而非我的釋然
看到這麼一句話,“別和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只能換來你的安心,而非我的釋然。”瞬間腦海出蹦出電視連續劇的經典場景“對不起,我們分手吧,你要什麼補償”“說對不起有用麼,補償有用麼”。 一句對不起,能挽回多少 儘管看上去對不起是萬能的,就像錢一樣,任何錯誤都能先說上一句“對不起”,但是這是這三個字真的很蒼白。當你不小心做錯了事,傷及了別人...



批評寶寶也得講「心技」

 批評寶寶也得講「心技」
當寶寶能走會跑後,一天之內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要不就乾脆鑽到桌子底下嘗試著把小指頭塞進電源插座裡,總之,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就肯定會“犯錯誤”。但是專家卻建議,不管寶寶犯多少錯誤,每天批評他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批評孩子有學問一天最多兩次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



怎樣讓孩子擺脫威脅?

 怎樣讓孩子擺脫威脅?
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告訴未成年子女一句話: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件事你一定不能告訴父母。那麼,要記住,這件事必須趕緊告訴父母。 誰小的時候沒有過可怕的,而多年後才發現是小事一樁的秘密呢?一張沒考好的試卷,一句荒謬的恐嚇,一個小小的錯誤……都能讓孩子擔驚受怕良久。直到多年以後才恍然大悟:我小時候可真傻呀! 有時候,孩子的秘密來自於別人的恐嚇。容易被恐嚇,是孩子安全問題...



我們是怎麼通過錯誤來適應世界的?

 我們是怎麼通過錯誤來適應世界的?
有人說,“他人即是地獄”;也有人說,“老子天下第一”。前一種是高估了危險;後一種是高估了自己。這些都是認知偏差。 每個人都會犯很多類似的認知偏差,例如人們在判斷他人行為原因的時候,容易高估性格的影響而低估環境的作用。比如把別人的沉默當做內向,卻忽視了你們之前缺乏共同語言。而男人在判斷女人是否喜歡自己的時候,又常常是一個樂天派,對方的回眸一笑常常會被他們...



只會懲罰員工的公司是愚蠢的

 只會懲罰員工的公司是愚蠢的
近期與幾位咨詢客戶的幾位管理幹部一起到廠區辦公,路上一起聊了起來:是關於一個事業部業績下降,該事業部的領導如何向集團匯報改善的問題。該事業部領導的主要改善方向是:自認為業績下滑是員工的執行力問題,所以,他加大了執行力考核的力度,如發現該事業部核心市場有一個空白點,就懲罰50元(啤酒業),大家在評論該措施肯定沒效的同時,我不禁想起以前在雪花做全國總監級以上員工培訓時的一個案例...



《放牛班的春天》:人本主義完勝行為主義

 《放牛班的春天》:人本主義完勝行為主義
記憶中是第四次看這部電影了。每次看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在心中流淌,似乎這是一部永遠不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的電影,值得人在一生之中反反覆覆的感看,獨自一人或是與身邊相同或者不同的人。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影片中配樂以及孩子們合唱以及Morhange獨唱的天籟童音了。音樂是整部電影的線索、靈魂。可以說,正是由於選擇了音樂這種無法逃避的藝術形式作為支撐點,才使這部電影在一種藝術氛圍與人本...



當愛和責任出現矛盾時

 當愛和責任出現矛盾時
愛孩子,換來的卻是孩子的逆反,還圖文並茂寫出《斗媽大全》;盼成才,卻被扣上讓孩子“被興趣”“過度興趣”的帽子;虎媽狼爸,-13℃的暴雪中讓孩子裸跑,要改變溺愛,就只能“酷”愛……教育問題是如今很多家庭關注的“頭條新聞”,而“對立”似乎是現代教育中孩子和家長的一種常態。如何在愛和責任出現矛盾時做選擇,很多家長因此困惑...



在成人之前的過渡期

 在成人之前的過渡期
我想,如果猜測的話,我不會搞錯,所有父母基本上都喜歡孩子永遠是可愛的,聽話的,善良的,牽著媽媽的手,帶著一副天真的面孔。但是,唉,這些昨日還是小天使的孩子,突然間就變成了小鬼頭——敢想敢為,魯莽固執,總是反其道而行之,有時甚至是故意的。“為什麼,又為什麼他需要這個過渡年齡期呢,最好我能躲過這種災難!”父母們感歎。 為什麼需要過渡期 可事實上,到底為什...



讓孩子自我反省的方法

 讓孩子自我反省的方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對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掌握良好的自我反省技巧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也都很有利的。 因此,當孩子犯錯時,應讓他懂得羞愧和內疚。如孩子做錯事,家長可直接平靜指出錯誤所在,促使孩子自我反省,激發起他的羞愧感和內疚感,以後不再犯此類錯誤。 典型案例: 姑姑送給童童兩條美麗的小金魚。童童十分喜歡,把魚兒放在玻璃缸裡,看它們在水中自由地暢遊。有...



不犯錯的孩子心理難長大

 不犯錯的孩子心理難長大
一位從國外歸來的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則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無意中看見老師讓不滿3歲的孩子拿著一把鑰匙,在笨拙地試著插進鎖孔中,想打開臥室的門,可怎麼也插不好打不開。於是朋友主動過去想幫他一下,卻被老師阻止。 老師說,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琢磨一會總能把門打開,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這門是怎樣打開的!果然,那孩子折騰了很長時間後,終於如願以償。 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