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三個心理常識 你知道嗎?飢餓會讓人更愛花錢,自言自語或許更有益健康,做完這些“蠢事”後,反而心情大好。 1、人在飢餓的時候愛亂花錢 在人感到飢餓時,最好不要輕易上街購物,因為飢餓會讓人更愛花錢。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發現,飢餓時人的購物慾望會大大增加,不僅覺 得食物更加誘人,對其他商品也更容易動心。研究人員發現,人在飢餓時會分泌出“飢餓激素”,這種激素會提高人們對... 2013年07月14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79 ℃ 次 閱讀全文
美國研究發現止痛藥可以緩解傷心 “痛徹心扉”,經常被用來形容人極度悲痛、傷心。而美國“今日心理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內森·迪瓦爾主導完成的最新研究證明,心理之“痛”和軀體之“痛”在神經學上確實是相通的(兩者都會讓大腦前扣帶回皮層產生電流改變),而止痛藥同樣可能對情緒發揮鎮痛作用。 研究中,參試者被隨機分為“撲熱息痛組”和“安慰... 2012年03月17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90 ℃ 次 閱讀全文
心理學家揭秘:人為什麼會相信靈魂的存在? 幾乎每個人都傾向於認為,肉體死亡之後,思維會繼續存在。 即使是那些篤信肉體死亡,思維隨即終止的人,在研究中也表露出了心理延續性推理。 “靈魂不滅”信仰並非宗教或某種情感保護傘(security blanket)的副產物,實際上它根植於我們意識的最深處。 人人都想知道,他們自何而來,他們由何而來。 人人都想瞭解,生命戛然而止,何處才是歸宿。 但是無人知曉... 2012年01月27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82 ℃ 次 閱讀全文
向動物傾訴能減壓 俄羅斯的某個動物園最近開設了一個特殊的心理診所,坐診的“醫生”是一隻獼猴。凡是來診所裡就診的人均可以無所顧忌地暴露痛苦、哭泣甚至大喊大叫,或絮絮叨叨地傾訴自己的心聲。由於這只獼猴見了任何人都做出十分同情而又認真聆聽的樣子,使來診所的人感到舒心與放鬆。據稱,來診所的人普遍感到滿意,而且向獼猴傾訴的人絡繹不絕。 動物,尤其是人們作為寵物飼養的動物,可以幫... 2012年01月27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48 ℃ 次 閱讀全文
心理學的「人格」(即個性、"面具")概念 人格由氣質和性格等方面構成,是一個人獨特、經常、穩定、長久、深刻、本質、典型、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先天因素條件下,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能影響人的整個行為習慣並與他人有差異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它強調全面完整的人、真實統一的自我、有特色的個人、社會化的客體。“人格”也叫“個性”,有時也叫“人性”、“品格”,是... 2012年01月19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301 ℃ 次 閱讀全文
國家科學院學報:人類天生會跳舞 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寶寶會跟著音樂節拍手舞足蹈?英國和芬蘭研究人員發現,嬰兒會隨著音樂節拍和旋律舞動,人類具有跳舞天分。 這一研究結果15日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 隨樂起舞 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家馬塞爾·曾特納和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圖奧馬斯·埃羅拉選擇120名5個月至2歲大的嬰幼兒,分別給他們播放古典音樂、韻律節拍和演講片段,同時... 2012年01月16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77 ℃ 次 閱讀全文
人體中的變量——「情緒」 在數學中大家一提到變量,都知道是n 。下面給大家介紹人體中的變量——情緒。當前,隨著城鄉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工作與生活的節奏將越來越快,越來越緊張,而緊張的工作將會使人們的精神,情緒負擔越來越重。所以時下,人們都盼望著有一個好的心情。 科學地說“情緒”為變量,不過尚難以量化、難以準確的測定,但是卻對人體影響是很大的,在此簡單地列舉四個方面... 2012年01月13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閱讀全文
十大家教心理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 2012年01月10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72 ℃ 次 閱讀全文
快樂的人話多且有深度和內容 最新1期《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月刊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多話,而且談話也較有內容、有深度。 《心理科學》月刊報導,來自亞利桑那大學與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分校的心理學家,共同進行了1 項實驗,想瞭解快樂的人與不快樂的人平常交談模式、談話內容是否有不一樣的地方。 參與實驗的研究對象,身上都佩戴電子驅動錄音機,在為期4天的實驗期間,... 2012年01月09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61 ℃ 次 閱讀全文
有秘密使你的心理健康 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他一直無情地把自己的兩種身份各自分開:一個“他”生活在小村莊,工作在紐約的辦公室;另一個“他”在俱樂部、機場酒吧和聲色場所之間活動。一個“他”會熱情地招呼客戶,向鄰居們揮手;另一個“他”可能幾小時以後就和妓女或者毒品販子打交道。最後他終於崩潰了,心理醫生不得不把他從雙重生活接到手裡。 “這名男子的雙重... 2012年01月07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56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