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你的舒適圈!正向心理學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還記得去年九月,我第一次寫部落格時,寫了一篇名為《也許,改變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困難》的文章。可是我們也都知道,當我們真正要改變的時候,常常又覺得壓力很大。我們總是希望能夠走出舒適圈(confront zone),讓我們的視野更廣闊;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快的從負面情緒當中恢復過來,失戀的時候不要為了那個爛人難過那麼久,考差的時候難過也沒用,不如早點再站起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毫無動力,即使我... 2018年06月27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18 ℃ 次 閱讀全文
心理暗示的作用 網上有一則笑話廣為流傳:一位秀才進京趕考,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先是夢見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繼而夢到下雨天,他帶了斗笠還打著傘; 第三夢見自己和心愛的女人背對背睡在一起。困惑的秀才找算命的解夢。 算命的說: 「完蛋了,你考取功名無望啊!高牆上種菜意思是說你白費勁;戴斗笠打雨傘是指多此一舉;和自己心愛的女人背靠背睡覺說明沒戲啊!」秀才心灰意冷,準備收拾行李直接回家,遇到店老闆,店... 2018年06月25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317 ℃ 次 閱讀全文
你為什麼總是「這麼忙」? (文/Jennifer Twardowski,譯/王鼕鼕) 小時候,我記得大人們總說一句話:「我太忙了。」 他們會說:「我沒空鍛煉,因為太忙了……我沒空旅遊,因為太忙了……我沒空讀那本書,因為太忙了……我沒空干全職,因為太忙了。」 稍大點後,我發現這種現象很奇怪,因為據我觀察,那些大人中沒有一個真正忙得那麼不可開交。我發現,他們每天晚上要花上至少三個小時看電視,看電影,買他們其實用不著的東西,看小說,收... 2018年06月23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69 ℃ 次 閱讀全文
一切挫折,不過只是過眼雲煙 (文/Danielle Vaughn,譯/qdttt) 挫折已是家常便飯。不一定每一次都那麼驚天動地,有可能只是小到在高速上被別人超車,聽到別人對自己外貌的差評,或者稍微嚴重一點的經歷——在上崗中落馬,或者更甚,被老闆炒了魷魚。 但這些不順有時會讓我們深受其擾,甚至陷入泥潭,被挫敗的經歷打擊得神經脆弱。 當我們開始覺得,這些失敗的經歷一定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錯因,或者是別人都在和自己對著幹,或者別人的出... 2018年06月21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79 ℃ 次 閱讀全文
聰明的夫妻都知道,愛經不起考驗 1、你要思考的不是對方愛不愛你,而是如何讓對方越來越愛你。你要做的是幫助對方去愛你,而不是試圖考驗你的愛人,給愛設置難度是這個世界上最自殺的行為。你要減少對方愛你的成本,而不是增加。愛經不起考驗,愛是花朵,是需要維繫的,而不是要用各種方式摧殘的。 2、如果我們可以有這樣的體驗:就算我不如別人,我也可以獲得接納,我也可以感覺到愛----我們就可以不必恐懼所謂的低價值感了。自我的成長來... 2018年06月20日 愛情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32 ℃ 次 閱讀全文
如何才能讓你的新年健身計畫不再落空? 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人們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制訂定各種各樣的「新年計畫」,比如多鍛煉或者減肥等。這樣的新年計畫,無疑是對每個人意志力和自控力的考驗。因為,正如網上廣為流傳的「我的2015新年計畫是,搞定2014年那些,原定於2013年完成的安排;不為別的,只為兌現2012年時,要完成2011年計畫的諾言」,計畫雖美,但大多數人卻總是無法實現。 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實現自己的新年計畫?這主要是... 2018年06月19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閱讀全文
為什麼積極思考不能給你帶來幸福? (文/Natasha Che,譯/黑白之間) 我曾經相信積極思考是幸福生活的關鍵。我們之前都聽說過這樣的說法:以半滿的角度看半杯水的狀態,這樣的話你會過得更開心。但是誰知道呢,沒準你還能做到「想變富就變富」或者用「(積極)想法的腦波吸引你想要的一切」,就像好心的激勵演說家們想讓你相信的一樣。 我曾努力做到積極思考。我每天都進行自我肯定,並且嘗試各種視覺想像。這些方法確實讓我覺得好受些——不過... 2018年06月17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35 ℃ 次 閱讀全文
選擇更好的自己,比選擇更好的男友重要得多! 小時候,我們家養過一隻名貴貓,名曰「烏雲踏雪」,通體烏黑發亮,只有四爪和胸口是白的,眼睛在一片黑中閃閃發光。之後發現這隻貓隨地便溺,性格乖張,讓人不解,後來想起贈貓人隨貓附贈的《名貓書》,上面有一段話,頗讓人玩味:凡名品貓必有一些致命缺點。那時就覺得這個定理似乎不只是可以用於鑒貓,似乎也可以鑒人。 上帝是公平的,完美與不完美會在一個平衡區間之內,這樣人才能保持其「平凡」之處,... 2018年06月15日 愛情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26 ℃ 次 閱讀全文
你能放過自己嗎 你是一個動輒就發怒的人嗎?會不會讓人身邊的人有時人心惶惶,如坐針氈? 發怒,多出於內在的不稱心,不如意。最初的指向,是對別人的不滿,因為別人總是做錯事,或者做不到位。比如說,兒子沒有按照規定把垃圾桶放在屋角處,所以你很生氣。你有很多的要求,標準,框框,而且認為所有人必須按照這些規條來做,不能出一點的差錯。 對別人的苛刻,限制性的規條,憤怒的情緒,其背後是內在的無意識的恐懼。在... 2018年06月14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283 ℃ 次 閱讀全文
擺脫人言桎梏,做真正的自己 (文/Stephenie Zamora,譯/crystalsj) 人們總會對我們評頭論足,這是大部分人聯繫在一起的方式。我們瞭解別人的一些事情,看他們做什麼不做什麼,聽他們說了什麼然後根據這些來評判他們。有時候只是一閃而過的想法,有時候卻會糾著不放,斤斤計較,還會跟其他人討論。這是人類的天性,生活的常態。 問題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困擾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對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並且竭盡... 2018年06月13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201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