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溝通,何談發展!

 不懂溝通,何談發展!
  溝通的三要素   我們太習慣向別人偽裝自己,以致最後我們向自己偽裝自己。——〔法〕拉羅什富科   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永遠的介紹信。——〔英〕培根   在實際溝通中,彼此認同即是一種可以直達心靈的技巧,同時又是溝通的動機之一。   溝通的三要素如下:   (1)溝通的基本問題——心態(Mindset)。   (2)溝通的基...



韓星潘英振自殺!盤點因抑鬱症燒炭自殺的明星

 韓星潘英振自殺!盤點因抑鬱症燒炭自殺的明星
  ??昨天,韓星潘英振因抑鬱在車內燒炭自殺的新聞刷爆了各大網絡與社交平台,抑鬱症又像是一個炸彈瞬間引起各方共振。那些得了抑鬱症的明星們到底是治了治不好?還是忽視不治、置之不管呢?今天,我們與張璣晴神抑鬱症健康咨詢中心的專家一起,共同盤點那些因為抑鬱症而燒炭自殺的明星們,希望以此喚醒不重視治療的沉睡之人......   韓星潘英振因抑鬱症車內燒炭自殺   據《騰訊網》報道,韓國電影演員潘...



我們是如何變得低價值感的?

 我們是如何變得低價值感的?
不知道歐萊雅將廣告詞「你值得擁有」投放到中國大街小巷前做了多少市場調查,這則廣告無疑是成功的。彷彿一系夜之間國人翻然醒悟,發覺自己也可以擁有昂貴的化妝品、光潔的皮膚、柔順的長髮。女性的價值感似乎從對自己的愛護與修飾中得到彰顯與提升。20年過去,「你值得擁有」的廣告詞仍每天在媒體上轟炸我們的耳朵,而低價值感的問題卻一直沒有從我們生活中撤離。從精神分析裡可知嬰兒期的時候我們都認為...



你扮演了什麼角色?

 你扮演了什麼角色?
扮演角色,在戲劇中我們的演員扮演了什麼角色,而這些角色是按期望所扮演在我們的特定社會位置的人。我們第一天上學了,我們第一天上班,第一次做學生,第一次結婚做新郎,第一次做父母。人生沒有預演,我們起初總是需要適應各種社會賦予我們的角色。人生如戲,不同的角色扮演給你帶來精彩的人生。 塑造職業角色 HR在招聘的時候,按崗位要求和職業技能來刷選面試者,綜合評估面試者是否適合這個職位,能不...



生活僅僅是一系列的隨機事件嗎?

 生活僅僅是一系列的隨機事件嗎?
(文/Po Chi Wu Ph.D.,譯/hollow heart) 儘管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大數據分析」等新科技工具卻對此提供了一些新鮮觀點。大數據分析的本質是在難以理解的海量數據中找到有意義的規律。這些規律可以幫助理解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的個體性和群體性行為。我們日常行為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都是數據源。 我們如何找到有意義的規律?個體的數據如何與他人產生聯繫?當我們在數據間建立關聯時是基於何種假...



原來,這才是我們性格內向的真正原因!

 原來,這才是我們性格內向的真正原因!
? ?偶讀內向者兼心理學博士馬蒂·萊尼的內向書籍,才猛知一直不成功的根源竟是自己的內向性格。為盡快渡過人生的低谷,使我不得不研究內向性格。 ——內向分析師宗武 ? ? ? 不可否認,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正如所說凡事有利必有弊。同樣的,每一條大腦分析的信息也都是有利必有弊的,相應,人的大腦會用兩個不同部位分別分析其利其弊,內向者外向者在生理上的唯一差異是:內向者的大腦會本能的「先弊後利」地...



沉溺幻想的6個跡象

 沉溺幻想的6個跡象
自我覺察是對於我們極有幫助的一種能力。當我們在覺知狀態時,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能被察覺到。通過觀察它們,我們就能知曉我們的決定和生活是如何被驅動、被建構的。 也由此,我們就能做出真正有幫助的決定,譬如怎樣去度過每一天,怎樣去關心我們自己,以及怎樣去和其他人相處。 我們常常會沉浸於幻想之中,對現實的不真實描述可能會令我們失敗而沮喪。它們也會帶來過度的壓力。 我們可能會確信自己無力完...



為什麼要歸罪別人?

 為什麼要歸罪別人?
愛玩歸罪遊戲的,都是巨嬰。? 一次咨詢,一位來訪者說,她爸爸永遠都在怪罪別人,或者她後者她媽媽。譬如,一次他爸爸飯沒做好,卻怪罪她說:誰讓你在這兒礙手礙腳,害我飯都做不好! 這個說法讓我覺得太奇葩,覺得影視編劇們都未必能想到,於是就此發了一條微博,詢問大家遭遇過的奇葩歸罪事件,結果引起很多人吐槽,多數是說被歸罪的,也有勇敢的網友說自己是如何歸罪別人的。 例子很多,列舉一些讓我印...



你要轉過身去,才能看清那怪獸的真實模樣

 你要轉過身去,才能看清那怪獸的真實模樣
提起時間壓力,今早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毛毛姐做過的一次講座。好像是在廣安門那邊的一家基層醫院,主題是關於醫護人員的心理減壓。 首先,毛毛就提出了那個著名的時間管理的理想序列,即: 首先,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 ? ? 然後,做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 然後,做不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最後,做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 接著,她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我們很多人都習慣忽略以上的第二條,經常把原本「不緊急」...



《小王子》和永恆青少年情結

 《小王子》和永恆青少年情結
致意青春之心理學位置 ,立足於承認青春已然消逝; 然後,此致意者就可安然步入中年,不再沉醉風花雪月放浪形頦,放心坦蕩為人妻母或為人夫父。 流行文化界出現青春懷舊片的大熱,往往提示著受眾們正在哀悼青春之喪失。 表面上來看,哀悼青春喪失之困難對50後,60後這兩代人理所當然——沒有青春過的「青春」又如何能夠輕易放手呢?如《山楂樹》的主人公,青春是在那個時代的恐懼、提防中度過的。 可70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