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要出櫃,同性戀的父母怎麼辦? | 陽光心靈咖啡網

 

A-A+

子女要出櫃,同性戀的父母怎麼辦?

2015年09月14日 人際關係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91 ℃ 次

4日,參加完山西首屆“同志”(同性戀)親友懇談會的小悠(化名)和媽媽動身回家,“真是不虛此行”。回想起孩子剛剛“出櫃”時,媽媽自責到,“最開始根本接受不了,以為孩子學壞了,後來才慢慢理解。”從不理解到支持,小悠媽媽猶如經歷一次蛻變。

3日,由同性戀親友會與山西藍典工作組聯合舉辦的山西首屆“同志”(同性戀)親友懇談會在太原舉行。13位同性戀者家長與70餘名同性戀者相互交流、交換看法。

“其實今天這些父母願意來,我們已經很欣慰了。”同性戀親友會文化與倡導主管大鵬做為此次活動的召集人,2013年以來,已陸續在河北、西安等地舉辦了8場懇談會。一路走來,大鵬感觸頗深,想讓同性戀者的父母接受“出櫃”,“任重道遠”。

出櫃多指同性戀者向家人、朋友或公眾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近年隨著各地“同志”(同性戀)團體成立,及社會對其認同度的提高,許多“同志”選擇“出櫃”。但孩子的出櫃卻讓其父母遭遇難堪。

“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這樣。”座談會上斌仔的媽媽一開口便哽咽難言,掩面而泣。2013年3月18日,被逼婚的斌仔借助影片《天祐鮑比》(講述美國同性戀權利運動著名鬥士MaryGriffith的真實故事)向父母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對於斌仔媽媽的痛苦,在場的父母們感同身受。一位在場的媽媽雖然接受兒子“出櫃”,但仍堅持認為這與為家庭傳宗接代不衝突,希望兒子將來能結婚生子。

受傳統婚戀觀念及“面子”問題影響,中國多數父母無法接受同性戀,以為是“平日疏忽教育”或“孩子學壞了”,並試圖通過努力改變現實。現代科學研究顯示,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而是受遺傳、性激素等因素影響、不同於大多數人的特殊的性傾向。

河北的“浪漫媽媽”被圈內人熟知,五年前,她不僅接受兒子“出櫃”,更將自己“同性戀媽媽”身份公之於眾,“所有的枷鎖都是自己套上去的,既然已經注定,不如改變自己,學會接受,咱們會活得更輕鬆。”

與已經“出櫃”的人相比,到場的多數“同志”對其羨慕不已,“今年6月份我剛剛經歷過閃婚、閃離,即便如此,父母仍然不願意面對現實。”如何讓父母接受自己,是小楊及他的同伴們必須跨越的一道關卡。

對此,“出櫃”多年的趙先生建議,同性戀者本身要有高度的自我認同感,首先接受自己,在“出櫃”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循序漸進。懇談會上,大多數父母表示理解支持孩子的性取向,同時他們也希望社會上更多人可以理解這個特殊群體,使自己的孩子不再遭遇歧視。

據介紹,2013年同性戀親友懇談會計畫在全國舉辦10場,“以往每場都有100多人參加,同性戀正在得到重視,希望更多父母通過懇談會,瞭解同性戀,接受自己的孩子。”大鵬滿懷期待。

結束山西站,同性戀親友會將馬不停蹄奔赴安徽合肥。

如何看待同性戀這一行為


“老爸說要為我主持兩個女孩的婚禮”

真實案例:

孩子,你可以變正常嗎?

42歲的單親媽媽梅,在兒子的QQ記錄上,發現相依為命的兒子是同志,而且有了初夜!這把她擊倒了。“是不是因為我跟他爸離婚,他才變成這樣?是不是我個性太強,讓他對女人失去興趣?還是沒有父親讓他愛上同性來填補父愛?”她不停地自責。在自己失敗的婚姻和兒子是同性戀之間,劃著等號。社會學家李銀河說:“這些父母很無助,很痛苦,很自責,好像孩子是同志就是得了大病一樣。”

成都一位拉拉的媽媽,絕望地找到那個“帶壞”自己孩子的姑娘,痛斥她:“我女兒單純不懂得你的心計,被你騙得與我們父母感情破裂,我要保護我女兒不被你傷害,所以我會不惜一切代價毀掉你。你最好給我消失掉,只要你消失,我女兒就能變正常!”

“老爸說要為我主持兩個女孩的婚禮”

白詠冰 生活在北京,自由撰稿人,26歲

2005年除夕前一天,我給他們寫了封信,夾在書裡,告訴他們看信,我就走出了家門——我還是沒有勇氣當面告訴他們。等我回到家裡的時候,他們已經歇斯底里地哭完了,並以死威脅我不許把這件事公開。對於我的性取向,父母也一直覺得事情還有改變的可能。我不留一點幻想給他們。他們必須明白,要麼接受這樣的我,要麼失去女兒。在這樣的冷戰中,父母感覺到我的決心,態度一點點軟下來。

一年時間,父母雖然一萬個不願意,但他們終於真正接受我了。實際上,從我決定告訴他們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們一定會接受的。前一段時間,我看畢淑敏的《心靈7遊戲》。其中,有一個遊戲是要你說出你理想中的父母。我想來想去,居然覺得,我的父母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他們是真的愛我,不是作為父母控制我,他們讓我成為我自己。“爸爸媽媽想告訴你:我們兩代人之間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你們的有些東西我們可能想不通,但是爸媽什麼時候都會支持你!自由自在地生活吧!”這是父親寫給我的。作為身份公開了的同志,父親的支持給我堅持下去的力量。父母對我的愛和祝福也讓我知道,我有愛和被愛的能力,我可以獲得幸福。

現在的我,在追求個人的理想時,還不免要考慮到家裡人為我所承受的壓力。一切可能瞭解我的性取向、又有可能接近父母、給他們帶來傷害的人,我都很少接觸。最近給老爸打長途電話,談到同性婚姻立法,老爸說:“等通過這部法律的那一天,我的女兒要和別的女孩結婚的時候,我也要參加你們的婚禮。希望中國能早日通過,不要讓我的女兒等得都老了!”聽父親這樣說,我想要保持一貫的堅強,可是眼淚還是忍不住滑了下來……

專家意見:


寫給父母的問答——當您的子女“亮相”以後

尋求真愛的孩子,渴望一絲家庭的溫暖來緩解疲憊;深愛他(她)並被他(她)深愛著的您,請給同性之愛一點點親情的撫慰。

當您第一次瞭解到子女是同性戀或雙性戀時,相信您是不會有太多的思想準備的,大多數父母都會經歷一個伴隨著震驚、否認、憤怒、愧疚和失落的痛苦歷程。以當今社會對同性戀者的態度來看,您所經歷的上述種種感受都是可以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希望並建議您不要去埋怨自己,也不要去責備孩子,而是客觀冷靜的度過子女亮相後的心理煎熬,瞭解他們,理解、接受並支持他們,並更加的愛他們。

標籤:【心理學家】【精神病】【李銀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