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在傷害我們的孩子?
家庭是每個人的起點和最深的夢鄉。然而現實中它卻可能既不甜美,也不溫馨。許多父母在不知覺中給孩子帶來傷害,而他們也曾經是家庭中的孩子,很多不妥的做法,只是本能地代代相傳。
傷人的父母曾經也是受傷的孩子。在看清整個家庭系統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可以省思自己,修復和重塑自己,為下一代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那麼,到底是什麼在傷害我們的孩子?
一、不良的夫妻關係
離婚、夫妻感情不好,經常爭吵,無一例外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即便能控制自己不把氣撒在孩子身上,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也極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狂躁、抑鬱、孤癖、好動、缺乏自控力等。
另一種不良的夫妻關係,則是彼此過分依賴。兩個人都誤以為依靠對方會使自己變得完整。他們在情緒上彼此依賴,沒有能力分離,好比兩個人共乘一艘獨木舟——當一個人移動時,另一個也被迫移動,毫無選擇餘地。這樣的夫妻往往會為彼此和孩子設定無數個“應該”、“必須”——“你不應該有那樣的感覺!”“為什麼你會那樣想呢?”這是他們常說的話。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如父母一樣,本性中的一些物質被不斷否定,然後慢慢失落自己,變依賴性強而沒有主見的人。
二、把孩子當成滿足私心的工具
每個健全成熟的人都會完全地認可和尊重自己,正視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他不必依靠任何人的看法或情緒而活。但是很多父母卻在阻止孩子形成這種健康的自我。
如果父母在早年也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權利,就不可能欣賞孩子的這種合理“自戀”,甚至在自己欠缺的情況下,不知不覺用孩子來滿足自己的不足。未成年的孩子沒法背棄父母,他們只有藉著不斷表現和取得成就來博得父母的喜愛。於是他們很可能成為滿足父母私心的工具。
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孩子必須放棄那個“真我”,取而代之的是掩飾受傷的“假我”。一旦他們發現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不被父母接受,就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久而久之形成不健康的“羞愧感”。慢慢地,他們會去發現讓自己感到滿足的替代品,等到長大成人,這些替代品就可能是:名譽、地位、新的性伴侶、煙、酒甚至毒品。他們的心靈是空虛的,他們因為得不到肯定和理解而變得孤僻、麻木、依賴、不知如何與人相處。
標籤:【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