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從「如膠似漆」到「日漸冷淡」是怎麼回事?
我經常面對這樣的提問:之前的如膠似漆,噓寒問暖,現在為什麼日益變得冷若冰霜,日漸冷淡?
故事往往是這樣發生的: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相愛了。女孩感覺到最幸福的莫過於男孩對她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然後這種照顧就成了某種程度上的毒品。一旦服用就開始很難離開,一旦男生不早請示晚匯報,不哄她睡覺,不回她的電話、簡訊,哪怕晚一兩分鐘,都會引發她內心恐慌,開始連環奪命call。
這個男生被如此高密度的像黑洞一樣無休止的索求嚇壞了,他感覺到自己可能會被女生的需要所吞噬,於是他就開始要麼撒謊,要麼勉力維持,但內心的憤怒和恐懼以及焦慮會越來越多。最終他發現自己非常恐懼在如此強烈的需要中失去了自由,於是他越發想掙脫。而掙脫的過程中,他充滿了內疚——他好像要把一個小嬰兒赤身裸體地扔在雪地裡,棄之不顧。
最終,當這個女生傷害到他忍無可忍的時候,他終於徹底和這個女生分手。
每當如此,我們有三個選擇:一個是築牆,所謂築牆就是否認,否認我們有對溫暖的渴望,片面的強調獨立的重要性,到最後發現對方已經可有可無;一個是毀滅,既然你如此傷害我,我也要讓你嘗嘗傷害是什麼滋味;一個是成為一個兔子,永遠瞪著血紅的眼睛,對親密關係充滿了恐懼,活在對傷害的過度警覺中。
可是這些選擇都是下策,所謂下策就意味著它有極大的副作用,是有毒的選擇,是飲鴆止渴。
什麼是好的選擇呢?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愛到深處就是小孩。我們之所以愛,不是要滿足這個孩子,而是要我們內在的小孩去成長。
比如一個充滿了連接的需要的女人,她的內心藏著一個極度渴望愛,需要時刻黏著的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的黏人的背後有兩個元素:一個元素是她從小到大實在太缺乏擁抱了,所以她會渴望在愛中獲得這份滿足;一個元素是她從小到大,這個需要實在遇到了太多的阻撓和傷害,當她想要擁抱的時候,父母或她的照顧者給了她太多的忽略、嘲諷、甚至精神、肉體上的侮辱,所以當她內心裝滿了這些經驗的時候,她就會對別人的拒絕過分敏感,但從小到大,她都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樣的場景:是選擇上述三種手段,還是有更好的選擇。
她的新選擇是:我需要建立一個內在的成人來幫助內在的小孩。我們該如何去愛我們內在的小孩呢?往往這時我會讓來訪者去看她內心的孩子,看得越具體越好,她多大了?穿著什麼樣的衣服?是什麼表情?在什麼地方?她看到你了嗎?她內心是什麼感覺?她想說什麼?她渴望什麼?害怕什麼?她想做什麼?
而當我們進入內在的世界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孩子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和這個孩子在一起,我們才能真實地感覺到作為內在的孩子的感覺。很多時候,因為她承載了太多的痛苦,以至於我們就像當年的父母那樣逃離了她,而當我們真正可以面對這個小孩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我們是如何像過去那些傷害我們的那些人那樣傷害了她。
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撫慰她,不是別人的責任,而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她需要溫暖的懷抱,那麼就給她溫暖的懷抱;她需要深深的理解,那麼就給她深深的理解;她需要傾訴和被聽見,那麼就給她一個空間去表達;她需要你的保護,那麼在她每個受傷的時候,你都會出現……
正因為我們無法承受也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在的孩子的時候,我們才會把目光投向外界,希望外界有人可以幫幫我們,但事實上,沒有人可以聽見你在說什麼,如果你自己都拒絕了你自己。
但這不是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自給自足了。因為我們之前的工作都是讓我們可以首先加工一部分我們內在的孩子的焦慮,我們是這個孩子的媽,但我們也需要其他人的協助。
當我們承擔了內在的焦慮,可以有足夠的力量撫慰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為這個孩子發出聲音,這個時候,別人才能聽見,也能聽懂你的表達,否則別人聽到的是強烈的無法承受的焦慮,聽不到你真正的需要。
這個時候,你就進入了成人的世界。成人世界和母嬰世界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更強調交換和互惠。其實母嬰世界也是如此,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刻意模糊了這個規則。
當你可以承載你自己的恐懼的時候,你才會有真正的思考:他需要的是什麼,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可以如何互相滿足這些需要。如果我需要他早請示晚匯報,我可以做些什麼讓他心甘情願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這就進入了經濟學的世界,經濟學的世界講究的是投入和付出的匹配:如果我的投入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是划算的,那麼我們的關係就可以長期維繫下去,如果入不敷出,那麼最終的結果不會太好。
很多婚姻的本質就在於愛到深處,卸盔甲,兩個小孩,沒人幫。女人要男人當爹當媽,男人要女人當爹當媽。可是他們都很無力,都需要被理解,而沒有能力理解對方。
他們都希望用賭博的方式來贏得利益,希望自己盡量避免面對問題,用迂迴也好,不勞而獲也好,最終獲得他們的滿足。但事實證明,他們會走一條更艱難的道路。
很多人都會委屈地說,我也投入很大,我也付出很多。但如果你在上述三條路上不停地付出,那麼最終的結果都是你們的關係會被你們的努力害死。
因為這三個方案,沒有一個是面對問題的。
所以當情感走到這個關口的時候,就是一個危險的時刻,我們是能繼續保持一種高質量的情感關係,還是走這三條不歸路,都在於我們是否明智,也是否有足夠的意志力。
幸福=眼光+意志。就像是《西遊記》,首先你要知道真經在哪裡。其次你要為此付出艱難的努力。有些人缺乏前者,沒頭蒼蠅一樣,按照條件反射地本能去活。有些人缺乏後者,內在缺乏能量去堅持正確的選擇。有些人兩者都缺。
真正的眼光不光包括看到問題的本質是什麼,還能評估你們關係的難度,以及你們各自的能力是否可以解決當下的問題,以及到哪裡去找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你感冒了,你可以躺家裡幾天就好了。如果你都吐血了,你還要讓時間來解決一切,那就說明你有些蠢了。
身體出毛病了,自己解決不了,可以去醫院。可是關係出了問題,自己解決不了,卻要熬著,耗費了大量的青春年華,耗費了大量的精神的痛苦,過著低質量的情感生活。這就說明你的眼光不夠好。
很多人說,我看過心理咨詢師,沒幫助就算了。那麼如果你得癌症了,你看了一家醫院,覺得不夠好,你會停止尋找嗎?你們的關係得了癌症,你為什麼對自己這麼不負責呢?
這些眼光都涉及到你是否足夠為自己的利益負責。如果這些你沒有想,不是說明你太笨,而是可能因為你沒有完成我的建議的第一步,消化處理自己的情緒。你的情緒控制了你的頭腦,讓你沒法思考,於是你就會做各種事後讓你後悔不已的愚蠢的選擇。
這也不怪你,因為你從來沒有機會好好看看自己,從沒有機會好好思考一下人生,從未真正的觀察過你的世界。那麼從現在開始,花5秒的時間,想一下吧。(文章原標題《「男人話少病」,怎麼治?》)
版權聲明:本文系心靈咖啡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標籤:【索求】、【選擇】、【成長】、【付出】、【匹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