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沒有伴侶,好好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作為心理學人,對媒體製造輿論的能力深有體會。事實上,再作為媒體人,如果更誠實一點地講,我對於媒體製造“不實”輿論的能耐也瞭然於胸。好了,稍微敏感一點的讀者,此刻也許已經從我的字裡行間嗅出了些許火藥味。是的,有時我真的不滿輿論所創造出來的壓力,而其中,“剩男”、“剩女”這兩個惡毒的標籤,則是我極度不喜歡的。
我不喜歡“剩男”、“剩女”這兩個標籤是有緣故的。美國就沒有剩男剩女,並非指所有適婚男女都已結婚,而是指單身的人並不被社會給以特殊的關注,更不會被貼上標籤。其中的很多人,單身是他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有的是因為堅持等待理想婚姻而單身著,他們沒有集體的焦慮,也不會被人分析。但在國內,全然不是這樣。
沒有什麼可成為單身女性“被貶值”的理由
有調查顯示,中國大齡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而上海,早在六七年前,就迎來了第三次單身潮。一份最新的調查顯示,上海單身男女比例已經達到1:4。對此,一位30出頭單身的上海女性給《上海觀察》發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新聞,除了讓婚戀市場上的單身男人自我感覺更好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她說,你可以說我們挑、我們“作”,可以譏諷我們“三高”,但這並不應該成為單身女性“被貶值”的理由。
■ 單身男人,你憑啥那麼拽?
作為一枚30歲出頭的單身女人,這些年漫漫相親路,愈發覺得,現在眼光又高又挑剔的,大多數是男人。實不相瞞,本人的相親結果,基本上都是以“然後就沒有然後”而告終的。本來嘛,大家都不寄希望於通過一次見面,產生電光火石的化學反應。可是,我的相親對像們,就連“繼續發展看看”的想法都沒有。
也仔細分析過自己的優劣勢。論相貌,至少中人之姿還是有的;論學歷,211重點大學高分子專業畢業,中學裡還是活躍的文藝愛好者。所以,不論相親對象是工科男還是文藝男,從DNA分子序列到村上春樹,我還都能聊上幾句;論工作,世界500強的HR,也算體面;論物質基礎,工作十年,我靠自己的能力買了車買了房,而且因為買的早,貸款早已還清。
此外,本人家世清白、無不良嗜好、對奢侈品沒有興趣……
就這樣,男人連見第二面的想法都沒有?有些無果的相親,介紹人會婉轉遞過來對方的想法,比如,“她學歷太高了”、“這樣的女人hold不住”,甚至於“她大學裡做過學生會主席,肯定很強勢”……好吧,那請問他們到底要“鬧哪樣”呢?對於一部分單身男人來說,他們想要的,大概無非是在他看片子、打遊戲的當口,邊上有個女人洗衣做飯吧!
有朋友建議,多出去參加活動,沒準就能認識聊得來的男人了,還比相親來的自然。可是你知道麼親,現在上海各種大小藝文活動,看來看去都是女生居多啊!無論是走Geek路線的“萬有青年燴”,還是各類觀影、講座,包括現在大熱的莫奈畫展,放眼望去,都是打扮得精緻又時髦的女孩子。男生也有,但基本上,都是被女朋友或者老婆拖來,滿眼的百無聊賴,只顧低頭看手機。
相比於男人的無趣,真心覺得,身邊有好多閨蜜的生活態度讓我由衷欣賞——
閨蜜A,去歐洲旅行,她會提前好幾個月做詳細攻略,訂下某個不知名小鎮裡風景絕佳的家庭旅館,還會秒殺超級便宜的“歐洲之星”火車票,堪稱居家旅行必備的好女人;閨蜜B,毅然結束糟糕的婚姻,自己帶著兒子生活。她的生活裡沒有想像中單身媽媽的苦哈哈,美食、美景,加上兒子這個小情人的陪伴,活得比很多糟糠之妻都滋潤。
我時常在想,這座城市裡,什麼樣的男人才襯得上這群活色生香的女人呢?似乎真的很少。可結果卻是,女人在努力創造結識異性機會、讓自己活得更充實;而男人,好像只要挑挑揀揀就可以了。
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我感覺好起來的呢?是“剩女”這個詞被發明以後?是類似於“1:4”這樣的報道氾濫之後?還是這些正好激發出了有些男人骨子裡的賤?
我有一個前任,用錢摳門,連吃飯時多點一杯飲料都要唧唧歪歪。我第一次表示不滿時,他說,你不爽你去找別人。於是,我就果斷把他變成了前任。後來,我經常會把這件事情作為典型案例,分析此類男人的心理。到底是什麼,讓男人有了這般穩操勝券的優越感?他們難道真的以為,世界上的女人都巴巴的急著跟男人結婚生小孩,唯恐錯過最佳生育期嗎?
這個問題,在過去也許很好回答。但現在,不少女人還真不是把結婚生子作為人生必選項的。我自忖不是個女權主義者,我至今依然嚮往和一個男人結婚,生一個(或兩個)小孩,平日各自忙碌,雙休日帶著孩子曬太陽。但前提是,我要找到襯得起我三十多年來認真而豐盈的人生的男人,而不是挑挑揀揀、畏畏縮縮、若即若離、玩曖昧的自戀男。
給《上海觀察》寫這篇文,是做好了被拍磚的準備的。但至少,我說出了一部分單身女性的真實想法。可以說我們挑、我們“作”,可以譏諷我們“三高”,但這並不應該成為我們“被貶值”的理由。我們對自己要求高,當然有權利對另一半要求高。
很多時候,我們的要求無關物質基礎。不管是原始社會還是21世紀的今天,強勁有力的、充滿雄性荷爾蒙的、積極進取的男性,永遠是最光芒耀眼的一群。至於剩下的,洗洗睡吧,哪怕男女比例是1:4,你們依然不在“4”的選擇範圍內。(文/達魯威)
標籤:【單身男人】、【單身女人】、【婚戀市場】、【焦慮】、【剩男】、【剩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