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被悲催地整容了
<<紐約時報>>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求愛是不是已經不復存在了?追求(或者求愛),嚴格的講就是打電話給某個人,然後找適當的時機約對方出去。這是我們老爸老媽那個年代通常的做法,事實上也是我們目前能夠存在的最大功臣!Frankie打電話約Annette放學之後去喝點飲料。然後呢,一杯接一杯,突然Annette就到了床上而且要懷上你的孩子!矮油,浪漫這玩意啊。
我現在26歲。老媽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生下了一個孩子並且又懷上了一個,而且她結婚已經有個幾年了。當拿你和父母的生活進行比較時,時代的變遷無比鮮明的體現出來。在這個意義上,<<紐約時報>>的文章是說明了一些問題的。約會的大環境已經變了,很多事情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而且,如果什麼事情都和以前一模一樣的話是不是也有點怪怪的?其他的事情都已經變了約會的方式為什麼不能呢?
根據<<紐約時報>>的觀點,現如今約會的變化就是:
大家都不約會了,他們只是一起瞎混
在過去幾年約會的意義已經變得很弱了。比如說,我知道你想和我滾床單,但是你不需要為了讓我知道這一點給我買花或者請我吃飯。其實說實話,謝天謝地,幸虧不必那樣了!太TM彆扭了!太TM枯燥了!太TM貴了!的確,這種老套的約會有讓人感覺愉悅的片刻,但這還是太讓人窒息了。我寧願叫個傢伙去朋友那聚會或者來我家看場電影。如果那傢伙都意識不到這是約會的話,我相信晚上結束我和他XXOO時他會懂的!
混在一起已經取代了真正的戀愛
我覺得任何人都會在不確定關係的情況下和他人同居幾個月,然後就完蛋啦!一夜之間這段“關係”就不明不白的結束了。這是我痛恨現在這種約會文化的一點。沒有人覺得自己欠對方一個解釋。你遇見一個人然後決定試著見幾次面,當你覺得要結束的時候你就可以很快的從“後門”閃掉了。不管是什麼時代,這種行為太惡劣了!不幸的是,這種“高科技”伎倆並沒有讓我們性無能。我們總是認為有更好的人在等待著我們,因為那句話說的好嘛,“彈指間心無間”。我們的父母在我們這個年齡完全不是這樣。如果你找到一個你還可以忍受的人,你這一生就會堅持到底因為再重新遇到合適的人機會是很小滴。
據說,幾乎我所有的朋友都在談戀愛。其中一些是通過現代的方式認識的(OK丘比特:千真萬確!)但是他們在一起也和以前的人們一樣快樂相愛。其實你看,不管發生什麼,人都是需要被愛的。我們渴望有人陪伴,這樣我們才能夠堅強。所以,也許怎樣確定一段關係是有變化的,但最終目標永遠不變。真愛永存,只是它被悲催地整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