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選擇忠於自我,你需要這麼做
(文/AARON KARMIN,譯/豬的浪漫)
我們花費許多時去間取悅他人或避免惹惱他人。然而,我們最需要做的是放手,讓他人負責他人的人生,並將我們自己的幸福牢牢抓在手裡。這就需要一個人:做出選擇,停止做無用功,而去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以自己為主,活在當下。這可能需要停止做那些我們「需要」做的事,讓人生選擇忠於自我。
具體而言,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有時候會想要提供給別人,我們自己認為好的建議:「換成我,我就會這麼做」或「你應該這樣做」。我們不必給出意見,我們只需找出是什麼阻止了他人為自己採取合理行動。
與其給出善意的忠告,也許生平第一次,他人需要獨自完成自己的功課,找出取悅自己的事物,放手去做。對你而言,也是一樣。
□?哪些事物會令自己喜笑開顏?
完成這項功課的第一個困難便是,人們不知道令自己悅顏的東西是什麼?他們忙忙碌碌履行著他人關於對與錯的標準,他們沒有設置自我標準的信心。
我告訴我的客戶們去選擇做些事情,一些在過去他們會受制於別人看法而不會做的事情。與他人一樣,我們擁有同等的決策權。我們會發覺自己會將這個過程這些事貶低為「可怕的」,「毫無意義的」或「輕率無聊的」。這些是我們過去的障礙,阻止我們更好的改進生活。我們也會發覺自己幾乎就要拒絕這個機會,因為它可能不會帶來完美的結果。相反,我們認同,結果不必一定是完美的。
□?我需要做出選擇
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二個困難。進行這項功課需要做出一定選擇。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為自己的幸福做出選擇,誰還會為你的幸福操心?
許多人尚不習慣於做出決策,因為他們不信任自己的判斷(總覺得判斷還不夠準確不夠科學)。許多人覺得自己有義務去依賴他人更「優秀」的判斷。做出基於自身利益決策的必要性是一種控制力的行為體現。這不再只是一種反應,而是主動採取行動。
對一些人來說,這個做法有點令人心裡發毛沒底。萬一我們做錯了呢?這個時候就需要勇氣隆重登場了。勇氣是承擔風險的意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中風險也包括犯錯的可能。不管怎樣,做出選擇,拿出勇氣,成功在即。成功源於迎難而上。第一次為自己做出選擇是艱難的,這也是為什麼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哪些事物無法取悅自己?
這項功課的第三個功能是其要求人們問問自己以前從未想過的問題:「哪些事物無法取悅自己?」如果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別人的想法能取悅自己,大可繼續此法。如果這種做法無法取悅自己,我們可以再作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終止這種做法。如果唱衰配偶能給予我們快樂,大可繼續這樣做。但如果這樣做不能使我們得到快樂,我們可以選擇終止這種行為。
隨著這一進程的繼續,許多人豁然開朗,最簡單的選擇是停止做那些讓他們不開心的事。比如,如果不停嘮叨我們的伴侶鞋子這裡放一隻那裡丟一隻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沒人會阻止你繼續嘮叨。如果事實證明我們討厭這樣嘮叨,沒有會要求你繼續嘮叨。
相反,我們可以選擇這樣說:「你那樣做我很生氣,我希望你能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當我們開始取悅自己,我們會根據我們自己成熟的判斷,鑒於什麼時候說,說什麼,說多少做出合適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