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悲痛與公眾災難:MH事件為何讓那麼多人感到悲傷 | 陽光心靈咖啡網


 

A-A+

群體悲痛與公眾災難:MH事件為何讓那麼多人感到悲傷

2018年02月11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90 ℃ 次

近來的MH17事件再次讓我們意識到,生命是多麼脆弱。事故到底怎樣發生的?細節在不斷更新,有一件事情卻不容置疑——事故觸動了公眾情緒的浪潮,從震驚到憤怒,再到深切的悲痛。

身為一名治療師,我的客戶包括急救員、退伍老兵和重大事故的倖存者,我在與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接觸過死亡與傷痛,也曾經試圖去瞭解處於群體悲痛中的人們內心深處的感覺。

在公共悲劇的背景下,我發表了這篇聚焦於群體悲痛的文章。

群體悲痛,也被稱作「悼念病」,是一種集體性、社會性的悲傷,往往由公共悲劇或名人去世觸發。

群體悲痛的發生,通常包括三種成分。包括:

1:與之相關的人類聯繫。

2:與之相關的個人聯繫。

3:熟悉變得陌生。

細緻地來分析這三點,我們就能夠明白此刻,為何包括你在內的如此多的人都會感到悲傷。

□?與事件有關的人類聯繫

MH17事件中,很多無辜的人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被殘忍地奪去了生命,飛機上的人們並沒有什麼過錯,卻去了天堂;思考災難的同時,我們會想到自己……同樣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在我們愛的人身上,甚至是我們自己身上。

因此在一瞬間,這場悲劇讓我們與公眾災難建立了人類聯繫。讓人悲傷的是,歷史上已經有過太多次這樣的悲劇,如環球航空公司800航班和911事件,更近些有Sandy?Hook小學槍擊案和波士頓爆炸案。

當悲劇中的一些細節讓我們回想起生活中有過的損失時,與公眾災難有關的人類聯繫也會發生;我們是人類,會通過熟悉的事情和自己的想像,與其建立起聯繫。

□?與事件相關的個人聯繫

與事件有關的個人聯繫,會對群體悲痛產生主要影響;在這裡,我們討論一些人的損失。

我們可能知道這些人,或許並不相識。換句話說,在試圖去瞭解這些去世的人,去瞭解他們的私人生活時,我們會發現,他們不再僅僅只是「乘客」,不再僅僅是「學生」,而是擁有真實生活和家庭的真實的人。一句話,他們「重生」了。

舉個例子,便是乘坐實時航班的一名首席艾滋病研究員——喬.蘭格。一瞬間,他的故事讓一個人的損失成了很多人的損失。

□?熟悉變得陌生

生命是脆弱的,這帶來了第三點。悲劇的本質會放大群體悲痛和情緒傾瀉的程度。這一點在熟悉變成陌生時,尤其明顯。

MH17事件中,我們瞭解到飛機竟然是被擊落的。我們不禁要問,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沒有人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我們沉默著,內心卻在吶喊……事情本不該這樣!災難本不該發生!

悲劇中的畫面,加重了我們的悲痛,一切都與我們通常的記憶不一樣了。起飛前的飛機,破碎的機身,遇難者的屍體……所有這些畫面讓我們的精神瞬間短路——換句話說,我們「看」到了事故發生的前前後後。

熟悉變成陌生,我們感到震驚。

總結

MH17事件的所有損失仍然很難統計。我們唯一瞭解的事實是,悲劇告訴了我們傷痛是多麼複雜,它讓我們想起了我們的脆弱。

群體悲痛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成分。它把我們帶到災難發生的時刻,將我們放在事故中心,讓我們體會到與他人聯繫的重要性。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所有在此刻心痛的人,希望我的想法和祈禱能傳達到MH17航班所牽涉到的乘客們的家庭和所愛之人,希望其能傳達給所有被災難影響到的人。(文/JOHN?D.?MOORE,譯/龍陽)

標籤:【群體悲痛】【公眾災難】【MH17】【人類】【公共悲劇】【悼念病】【社會】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