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老,可能是對自己不滿意 | 陽光心靈咖啡網

 

A-A+

怕老,可能是對自己不滿意

2018年02月06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00 ℃ 次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對年齡的關注越來越強烈。不管年輕還是年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歎自己「老了」。尤其是年輕女性,彷彿一過30歲,就有一道無情的坎兒橫在心中。

近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一篇題為《不管年齡幾何,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的文章,其中提到,不少同學找不到當年的激情,女生們甚至在討論退休的打算。一時間,對年齡的心理感知這一話題引發熱議。

國內某咨詢公司調查了3000多名受訪者發現,86.5%的人存在年齡恐慌,35歲左右的人最嚴重。他們自覺無法與有活力的年輕人競爭而擔憂前程,尤其是女性糾結於生子和升職的心理衝突,進而產生「年華逝去」的危機感。心態年輕與否還體現在是否願意汲取新知識上。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不願學習新東西。即便學會用QQ、微信就能拉近與兒女的關係,他們也總是以「老了,學不動了」來拒絕。

「人們在過了青春期後,就慢慢開始恐懼衰老。」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表示,年齡有生理和心理兩種,心理年齡與所處環境有關。對自己年齡的感知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一個人所在社會的方方面面。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李君指出,對於中青年人來說,年齡漸大、容顏漸衰、事業未成,讓很多人悲觀、消極,甚至自卑、恐慌。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老化本來就讓他們力不從心,退休引發的心理落差更使其萌生孤獨、自卑、空虛、抑鬱等不良情緒,對衰老的擔憂和恐懼也日益增加。王國榮對此表示,?年齡恐慌與社會變革大、知識更新快及物質主義流行都有關係,歸根結底反映出逃避現實的心理。「現在不少人,總喜歡說如果自己再年輕多少歲就好了。實際上這是對現實、自身不滿的一個借口。」

王國榮進一步指出,中國人太過強調時間概念,對「老」很在意,存在「老無用」的錯誤觀念。然而,生命是一段完整的過程,不能片面地回顧某一階段。就像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光彩,人生也如此,每段年齡都有價值。

王國榮說,活得充實的人不會因年齡而恐慌。因此,過分擔憂自己年齡的人:

■首先要問問自己為何恐慌,並借此梳理人生。

■其次要懂得,名利雖是努力方向,過分?看重卻適得其反,不如專注於把當下過得更精彩。

■再次,與其耗精力與衰老做無謂的抗爭,不如修煉內心,用更積極的心態參與到社會活動中。

■最後要轉變年齡觀。?

不少人已習慣接受35歲以上就無法再就業、50歲之後將被社會拋棄的觀點,這與美國、日本等國家差異非常大。在這些國家,經常可以看到頭髮花白的老人還在很開心地工作。因此,只要給自己機會,加上年齡、經驗與人生歷練,即使已過中年,也還有機會成功。

李君最後指出,心理年齡折射出一個人的心態。因此,不管年齡多大,只要你希望去做一件事,比如繼續深造、學習一門新技術、去幼年時憧憬的地方遊玩,那就放手去做吧!(文章來自:生命時報)[心靈咖啡網微信賬號:psycofe]

標籤:【恐懼】【衰老】【不滿意】【危機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