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失蹤後如何克服「恐飛症」? | 陽光心靈咖啡網

 

A-A+

馬航失蹤後如何克服「恐飛症」?

2017年11月30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01 ℃ 次

馬航事件波譎雲詭,嚴重刺激了公眾的神經,很多人被誘發出“恐飛症”。其實空難是發生概率極低的事件,但人類的大腦很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焦慮緊張,理性被情緒壓倒。在萬米高空,乘客遇到氣流擾動等情況時不禁害怕,但想逃也逃不掉,大腦嚴重失控後可出現驚恐發作。對此,精神心理專家建議多和周圍的人聯繫,必要時還可服藥壓驚。

案例:體壇悍將也怕坐飛機

馬航事件發生之後,小威、穆雷等網球名將的“恐飛症”又被人提起。中國網球金花彭帥乘坐的“紅眼航班”在飛往美國邁阿密途中出現兩次嚴重顛簸,嚇得她在飛機上哭了起來。她說:“感覺飛機的翅膀都傾斜了,失重了。當時特別恐怖,我抓著安全帶,再想想最近關注的馬航的事,自己就被嚇哭了。”

荷蘭著名足球運動員博格坎普也是一名“恐飛症”患者,原因有人說是1994年美國世足杯後,博格坎普隨荷蘭隊回國所乘的航班出現發動機問題,而他的自傳則說是因為一次坐小型飛機遇到氣流顛簸。他受刺激後就再也不坐飛機了,哪怕錯過重要的國際賽事。有時他在比賽時也會想到坐飛機的事情,讓他十分難受。

MH370:信息空白帶來的莫名恐懼

大多數空難事件發生後,當天或者最多過上一兩天,我們就能從新聞報道中知道怎麼回事。除非空難涉及我們認識的人,否則新聞過去後就淡忘了。這次馬航事件很詭異,整架飛機說不見就不見了,在事發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MH370航班的任何信息,讓人糾結、抓狂。

美國心理治療師、資深民航機師湯姆·本稱,嚴格說來害怕是有具體對象的,而焦慮也許不知道為了什麼。不知道真相的事情讓人難以忍受,我們都希望把它搞清楚——波音777飛機連同239個活生生的人怎麼可能找不到呢?我們無法接受信息的空白,於是各種“理論”、“分析”甚至陰謀論就很有市場。只要搞明白飛機失蹤的原因,我們就可以付出一些努力,例如增強安全措施或者選擇其他交通工具,然後焦慮就會緩解。

機制:明知沒危險也嚇得要死

飛行員很難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害怕坐飛機,以為只要理解飛機的安全性,就能安心乘坐了。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電梯、橋樑、隧道也很安全,但有的人進入後就會焦慮甚至驚恐發作。這究竟是為什麼?

波音777飛機投入使用已有18年,此前僅在2013年發生過一起空難,那還是韓亞航空的飛行員操作失誤所致,飛機本身並無問題。從理性上說,這樣的飛行安全紀錄應該讓人放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湯姆稱,在認知上我們需要100%的絕對安全來消除焦慮,但絕對安全是做不到的。

焦慮和恐懼是怎樣產生的呢?湯姆介紹說,人類調節情緒的基本方式是親近喜歡的東西,遠離嚇人的東西,但飛機起飛後乘客遠離了熟悉的地面,焦慮就難以控制。具體來 說,大腦的杏仁核負責監視自己周圍的狀況,一旦出現異常就立刻引起應激激素釋放,提醒你注意危險,令你的情緒和身體興奮起來,準備戰鬥或者逃跑。大腦評估周圍狀況後也可以克制這些衝動,如果沒影響到自身安全,那麼就停止分泌激素;如果真的有危險,就會引起害怕的情緒,促使你制訂行動計畫並執行。

飛機在飛行途中經常會遇到氣流而發生顛簸,這對機師來說是家常便飯,但乘客們聽到異常的噪音,感到劇烈的晃動,就很容易出現恐慌。最初,大腦不確定這是不是危險,在激素的作用下變得焦慮起來。湯姆稱,瞭解航空的相關知識會幫助大腦進行評估,當大腦認為異常狀況不是危險,就會停止分泌激素。如果顛簸頻繁出現,程度越來越厲害,大腦就可能不勝負荷,即使乘客明白飛機發生異響和晃動的原因,知道並無危險,但也無法平靜下來。激素持續分泌會讓人變得越來越焦慮, 出現越來越強烈的逃跑衝動,但是在上萬米的飛行高度中,逃跑是不可能的,乘客能夠做的只有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的人焦慮感最終失控,出現驚恐發作。

應對:愛與藥物可遏制恐慌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王德民稱,受特殊事件影響,人們對飛行的恐懼更嚴重了,在出行選擇上產生顧慮,令交感神經興奮,出現手抖、心慌、出汗的症狀。對於已經明確診斷為恐怖症的人,他不建議坐飛機,以免起飛後出現絕望的瀕死感,對個人打擊很大。如果飛機非坐不可,患者可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上機前使用小劑量的安定類藥物預防情緒緊張。

對於普通人,可以瞭解航空科普知識可消除恐慌心理,讓人們明白到飛機是比較安全的交通工具——每天全世界有很多飛機在天上飛,發生意外的概率其實很低。上機前進行心理輔導可以減少乘客的顧慮,例如團體乘客可提前開會放鬆減壓。王德民介紹說,治療方法通常有認知行為療法和系統脫敏療法,對恐怖症的效果很好,但需由專業醫生操作。

湯姆稱,系統脫敏療法對飛機乘客的效果不持久,因為普通人不是機組人員,沒有頻繁飛行,脫敏效果很快就會失去。他認為更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是與別人多聯繫。當我們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大腦會無意識地監視別人發出的信號,注意其身體語言、語調、面部表情等,如果認為對方可以信賴,那麼迷走神經會讓心跳慢下來,進而讓整個人都放鬆。如果有人充滿 愛意地望著你,你的大腦會分泌催產素,可抑制杏仁核的活動——換言之,焦慮與恐懼被性慾一掃而光。因此,友善的同伴、親密的愛人可幫助我們克服“恐飛症”。(文章來自:廣州日報)

心靈咖啡網微信賬號:psycofe

標籤:【馬航】【焦慮】【恐慌】【恐懼】【安全】【恐飛症】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