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騰伯格
斯騰伯格是美國心理學家、心理計量學家,現為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務長。他曾為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藝術與科學學院院長、耶魯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IBM教授以及美國心理學會主席(2003)。他是包括《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在內很多學術期刊的編委。他已因自己的科研成果獲得了多項殊榮,包括成為古根海姆基金會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員。他是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美國心理學會會員,並同時擔任美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學會會員和主席。
斯騰伯格1972年獲耶魯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75年獲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美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分會和教育心理學分會主席,兼任《心理學學報》、《美國心理學雜誌》、《教育心理學雜誌》、《人類智力國際通訊》等刊物的編輯
斯騰伯格思維敏捷而且極富創新,迄今為止,他最大的貢獻之一是提出了人類智力的三重理論。與傳統的智力測量理論側重智力的結構方面有所不同,斯騰伯格的智力理論是一種智力的認知理論,智力的的認知理論主要關心智力的加工方面或過程方面,分析的基本單位是信息加工成分。斯騰伯格區分了三種信息加工成分。第一種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元成分是執行計畫、實行監控,以及對個體完成任務的結果進行評價的高級控制過程。第二種信息加工成分是操作成分(performance-components),操作成分是指在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時執行各種策略的較低水平(與元成分相比)的過程。第三種信息加工成分是知識習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知識習得成分是指學習和掌握新信息並將其貯存在長時記憶中的有關過程。斯騰伯格認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習得成分三者之間又存在著緊密的相互聯繫,即認知中的這些成分總是處於不斷的相互作用之中,元成分始終處於調節控制地位,只有它能對其他成分進行直接和間接反饋,也就是說,它可以指揮其他成分完成一定的活動,同時,也接受其他成分的信息反饋,從而瞭解這些成分的活動情況。而操作成分和知識習得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或同一成分中不同具體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都必須以元成分為中介。無疑,斯騰伯格的三重結構理論為我們對智力的認識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和框架。此外,斯騰伯格還致力於人類創造性、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等領域的研究,還提出了大量富有創造性的理論與概念,如成功智力理論、創造性投資理論等。
他提出了智力三元論、成功智力理論、愛情三角理論等。他和托德·陸伯特(Todd Lubart)共同提出創造力的投資理論,該理論指出在理念世界裡面,有創造力的人低買高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