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優越:情緒的兩生花 | 陽光心靈咖啡網

 

A-A+

自卑與優越:情緒的兩生花

2016年07月16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146 ℃ 次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著勇氣,便能通過直接、實際的方法改進身邊所處的環境,脫離這種感覺。

沒有人能長期地忍受自卑感,人類正是通過思維,而採取某種行動,來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

假如一個人已經氣餒了,假如他不再認為腳踏實地的努力能夠改進他所處的環境,他仍然無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會努力設法要擺脫它們,只是他所採用的方法卻不能使他有所收穫。他的目標仍然是“凌駕於困難之上”,可是,他卻不再設法克服障礙,反倒用一種優越感來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時,他的自卑感會愈積愈多,如果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一成不變,問題也依舊存在,他所採取的每一個步驟都會逐漸將他導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種問題也會以日漸增大的壓力逼迫著他。如果我們只看他的動作,而不設法予以瞭解,我們會以為他是漫無目標的。他給我們的印象裡,並沒有要改進其環境的徵兆。

我們所看到的是:儘管他也像其他人一樣全力以赴地要使自己活得灑脫,可是他卻放棄了改變客觀環境的希望,他所有的舉動都令人無法理解。他如果覺得自己軟弱,他寧願跑到能使他覺得強壯的環境裡去尋求庇護,而不是想辦法把自己鍛煉得更強壯,更有適應能力,他認為自己若是付出努力只能獲得部分的成功;如果他對這類盤桓不去的問題覺得應付乏力,他可能會變成獨裁的暴君,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他可能用這種方式來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動。他們會變成精神生活中長久潛伏的暗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便可稱之為“自卑情結”。

現在,我們應該給自卑情結下一定義。所謂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無所適從的表現。由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憤怒、眼淚或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結的表現。由於自卑感總是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會同時出現。然而,爭取優越感的動作總是朝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面,真正的問題卻被遮掩起來或避而不談。

假如一個人限制了自己的活動範圍,苦心孤詣地要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難面前便會表現出猶疑、彷徨甚至是退卻。

這種態度可以在對公共場所懷有恐懼症的事例中暴露出來。這種病症表現出一種信念:“我不能走得太遠。我必須留在熟悉的環境裡,生活中充滿了危險,我必須迴避它們。”當這種信念被付諸行動時,他便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或待在床上不肯下來。在面臨困難時,退縮得最徹底的表現就是自殺。此時,他在所有的生活問題面前,都已經放棄尋求解決之道,他對改善自己身邊的環境已經完全無能為力。當我們知道自殺必定是一種責備或報復時,我們便能瞭解到在自殺中對優越感的爭取。在每個自殺案中,我們發現,死者一定會把他死亡的責任歸之於某一個人。甚至會說:“我是人類中最溫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卻這麼殘忍地對待我!”

每一個神經病患者多多少少都會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以及跟整個情境的接觸。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須面臨的現實問題保持距離,並將自己局限於他覺得能夠主宰的環境之中。以此方式,他為自己築起了一座窄小的城堡,關上門窗並遠離清風、陽光和新鮮空氣,虛度一生。至於他是用怒吼、斥喝或是用低聲下氣來統治他的領域,則視他的經驗而定。如他會在他試過的各種方法裡,選出能夠最有成效地達成其目標的一種。如果有時間,而且他對某一種方法覺得不滿意,他也會試用另一種。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什麼方法,他的目標卻是一樣的——獲取優越感,而不是努力改進其情境。

我們把眼淚和抱怨這個極力破壞合作的武器稱之為“水性力量”。經常運用眼淚和抱怨的方式來喚起人們注意的人,與過度害羞、忸怩作態及有犯罪感的人不相上下,他們都在其舉止上表現出自卑情結;他們已默認了自己的軟弱和無能;他們隱藏起來而不為人所見的,則是超越一切、好高騖遠的目標和不惜任何代價以凌駕別人的決心。相反的,一個喜好誇口的孩子,即會表現出其優越情結,可是,如果我們觀察他的行為而不管他的話語,那麼我們很快便能發現他其中的自卑情結。所謂“俄底浦斯情結”,事實上只不過是神經病患者“窄小城堡”的一個特殊例子而已。

不敢隨心所欲地應對愛的問題的人是無法成功的。由於他的不安全感,他從未把自己的興趣擴展至他最熟悉的少數幾個人之外。他怕跟別人相處時,他就不能再依照他習慣的方式來控制局勢。俄底浦斯情結的犧牲品多是被母親寵壞的孩子,他們所受過的教養使他們相信:他們的願望是天生的,根本不需憑自己的努力從家庭的範圍之外贏取溫暖和愛情。在成年期的生活裡,他們仍然牽繫在母親的圍裙帶上。他們在愛情裡尋找的,不是平等的伴侶,而是僕人,而能使他們最安心依賴的僕人則是他們的母親。任何孩子都可能造成俄底浦斯情結。他們所需要的,是讓他的母親寵慣他,不准自己把興趣擴展至別人身上,並要自己的父親對自己冷漠而不關心。

各種神經病病症都能表現出受限制行為的影像。在口吃者的語言中,我們便能看到他猶疑的態度。他殘餘的社會感覺迫使他和同伴發生交往,但是他對自己的鄙視,他對這種嘗試的害怕,卻和他的社會感覺互相衝突,結果他在言詞中便顯得猶豫不決。一些總是甘居人後,三十多歲仍找不到職業,或一直拖延婚姻問題的人都有自卑情結。

標籤:【自卑】【優越】【生命】【阿德勒】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