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抑鬱症,就大膽說出來
“我得的是抑鬱症,而且是很嚴重的抑鬱症,重度。” 崔永元在《藝術人生》節目中說。觀眾在吃驚之餘,也對崔永元能夠坦然面對疾病的勇氣感到欽佩。
這不光是有勇氣,也是其擺脫困境,走向康復邁出的第一步。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鄒義壯博士告訴記者,根據目前的統計,只有5%的抑鬱症患者得到了正確有效的治療,80%的病人根本就沒有去就診過。而因此給我國造成的損失占所有健康問題總負擔的6.9%,超過所有的傳染病負擔。
鄒義壯博士在分析患者為什麼不及時就診的原因時認為,最大的障礙來自於社會對抑鬱症病人的歧視和誤解。對於抑鬱症病人,得了病後有種心理恐懼,怕一旦說出來,被人輕視或說成是“精神病”,而且往往怕單位同事和領導知道,怕領導知道後,對自己有歧視或者不再信任,自己的事業前途就斷送了。
其實抑鬱症病人並不是“失敗者”,很多病人事業上很成功,很有才華和能力,他們中間有很多是出色的作家、藝術家、官員、企業家、演員和記者,但是當他們患上抑鬱症後,如果不敢承認,得不到有效治療,就會開始變得能力下降、激情不再、對生活和事業乃至對自己的好朋友都失去興趣,悲觀厭世,甚至自殺。抑鬱症病人決不是“瘋子”,抑鬱症是和感冒、心臟病一樣的病。研究表明,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60%以上有其生物學原因,即人的大腦內分泌的化學物質發生變化,造成神經傳導遞質水平發生改變而引起的。得了感冒、心臟病不怕直說,那麼得了抑鬱症也應該大膽地說出來!抑鬱症並不可怕,只要積極治療就可預防,治癒後也不會有後遺症。
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處顧問、美國哈佛大學社會醫學系副教授、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Phillips博士說,我們所說的種種讓抑鬱症病人敢於說出疾病,走進醫院的建議,是針對輕度病人的。而對於中度以上尤其是重度病人,他自己往往不會說出自己有病,更別說會去治療了。他所感到的只有無窮無盡的痛苦,感到身陷其中而難以自拔。這時,病人在精神上堅信,自己的這種痛苦是永久存在的,而且堅信痛苦是沒法解決的,沒人能幫他。他會漸漸覺得只有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唯一解除痛苦的方法,並且他會逐漸對此深信不疑,最終走向自殺。
大多數經受抑鬱情緒或抑鬱折磨的人,都有無法認同自己的抑鬱的問題。即使他們擦覺到自己的抑鬱與不安的心情並不尋常,也會安慰自己:“我只是因為工作或人際關係而太累了。”不承認自己已經陷入了抑鬱狀態。因此,他們會更加倍努力工作,也因此促使病情更加惡化。
在你能承認自己的問題之後,必須讓家人或身邊重要的人知道並瞭解你的狀況。如果你已經是個成年人,當然最好幫助你從抑鬱中走出來的是你自己,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一開始就要單打獨鬥。如果能得到身邊人的諒解與幫助,對走出抑鬱會有好處。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在上班時身體畏寒發抖,覺得自己難受得無法工作了。這時你應該會跟老闆說:“對不起!我好像感冒了,覺得很不舒服。”對不對?也就是說,你無法工作並不是因為偷懶,而是由於身體不適,所以需要得到老闆的諒解,這是很自然的事。那麼,正常情況下,老闆應該會說:“那你早點回家休息吧!”或者“到醫務室請醫生看一下吧!”抑鬱症也是病,也應該這樣。
抑鬱症患者即使做與從前同樣的工作,也會比平時更容易感到疲倦,並且會因為注意力下降而頻頻出錯。這並不是因為患者要偷懶,而是因為他/她腦部的狀況不佳,導致工作能力下降,無法發揮出原有的工作效率。
當一個人得了抑鬱症,就算能擦覺到自己“好像有點提不起精神”,也應該沒有能力想出任何方法幫助自己振作。因此,即使你沒有任何情緒低落的感覺,但卻覺得“提不起勁來”,這就是抑鬱症的徵兆了。
有許多抑鬱症患者,因為不滿意自己提不起精神來,又無力改變,苦惱不已。對於這類患者 ,專家告訴他們:“你並不是想偷懶,或讓自己輕鬆過日子。你覺得有罪惡感,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真正想偷懶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態度認真,連這種問題都會認真去煩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