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品味生活,而不是應對生活
即使人們能夠很好地應對壓力,但是為什麼幸福感還是不高呢?
最新心理學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有能力去”應對”(coping)壓力,但是並沒有學會”品味”(savoring)生活。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學家,提出了“品味”的概念來代替以往的“應對”。通俗地理解,“品味”是指你享受生活中的積極體驗的能力。如果說以往的“應對”(coping)代表了人們在壓力面前的反應,“品味”則側重人們在正性情緒事件的時候的體驗。我們則具體談談“品味”生活的10種策略。
1、與人分享(sharing with others):
主要是指尋找能夠與自己一起分享當下”經驗”的親密家人或者朋友,並且告訴他們這個經驗對自己的意義。歡樂時光,此刻同享。對於親密家人或朋友來說,他們不僅在扮演你的社會支持網絡的角色,同時,分享彼此的快樂瞬間,也會增進相互的親密感。慢慢疏遠的感情,從不再分享開始。
2、記憶快門(memory building):
主要是指拍下快樂片刻的心理快照,留待不快樂時回味。遇到快樂時光,放慢自己對時間的感知,以一種彈性的生活態度,慢慢去品味。心的快門比流水線生產的快門更重要。習慣了到一處景點拍攝一張照片,是不是可以習慣去用”心”拍攝下自己的初戀的感覺、歷盡艱辛終於成功的快樂?
3、自我激勵(self-congratulation):
主要是指自己給自己打氣,告訴某種體驗令人多麼深刻、自己本身多麼令人驕傲;同時對於某個自己期望已久的快樂片刻,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為之付出了辛苦的努力。還記得2008年奧運會上那麼多健兒去親吻金牌的那動人瞬間嗎?當快樂、成功來臨之際,不要猶豫、不要迷茫,立即毫不吝嗇地表揚自己。
4.、增進感知(sensory-perceptual sharpening):
主要是指通過隔離干擾刺激與聚焦當前刺激來增進感知。當與愛人在一家環境優雅的餐廳享受大餐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去注意旁邊的客人呢?為什麼還要去注意菜單價格呢?嘗試將自己的注意力(或者未來要談到的Mindfulness)聚焦在美食上,將無關刺激隔離開,爭取增進自己當前的感官享受。
5、向下比較(making downward comparisons):
主要是指將自己擁有的感受和別人可能正感受到的更糟糕的感受做對比;或者,將現在的情景和過去已經發生過的更糟糕的情景做對比;或者,將當前事件與未來事件可能演變的更加不好的情況做對比。社會上永遠存在著一個”人比人”的問題。我們不會因為自己的愚蠢而悲傷,只會因為比周圍的人更蠢而痛苦。那麼,我們何嘗不來換一種思維模式呢?
6、全神貫注(absorption):
主要是指嘗試不去做思考,而是全神貫注,集中心思於當前時刻,並嘗試失去對時間的感知,僅存在與”當下”。(參考”心流”的有關討論)想像一下,你上一次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是什麼感覺呢?在此時此刻,整個世界就是你的,你失去了對”過去”的追念;你不再擁有對”未來”的幻想,你,活在”當下”。
7、行為表達(behavioral expression):
主要是指自然地將自己體驗積極情緒的行為表達出來,比如捧腹大笑、雀躍不已等等。你更喜歡有幽默感的馬雲還是一位裝深沉的國企領導呢?記住,你的快樂,會傳達、感染給身邊的朋友。很多年輕夫妻隨著年歲增長,日益覺得無聊,是不是,我們忘記了相互之間的行為表達呢?真實地袒露自己,將自己的幽默、對對方的愛表達出來。
8. 即逝感知(temporal awareness):
主要是指提醒自己時光稍縱即逝或好景不長,告訴自己必須及時行樂。
9 盤點幸運(counting blessings):
主要是指提醒自己本身擁有的好運,想到自己有多幸運。知恩報恩是中國佛學院的校訓。現代社會,利益的紛爭導致了太多的人心的隔絕,我們何不從自己開始呢?常懷感恩之心。
10. 避免掃興(avoiding kill-joy thinking):
主要是指避免提醒自己其他應出席的場合和其他應該做的事;避免產生某個積極事件可能會更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