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光棍節:光著,剩著,快樂著!
一、光棍是一種狀態,不是一種病態!
很多人說到光棍,要麼以過來人的姿態對光棍們,或嗤之以鼻,或假意關懷,或羨慕嫉妒恨!你是那一種態度呢?
一開始:光棍這個詞,只有相對結婚了才有意義!當我們工作,當我們戀愛,我們的父母們就急不可耐的催促我們——趕緊結婚吧,你還一光棍兒呢,於是“光棍”和“剩女”,貌似就成了過期食品一樣,被人以關懷的名義鄙夷著。但是否有人想過,憑什麼結婚了就是正確的!中國早就脫離農耕社會了,我們早就不是以勞動力來計算家庭經濟的時代了,光棍著怎麼就成了一種最過呢?於是,有人開始質疑,跟著光棍們開始自己找樂子了,光棍節也就由此而來。
光棍節: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驕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11月11日,光棍節,源於這一天日期裡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One's Day)。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絡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
>>>>>推薦閱讀:單身是種狀態,不是病態
心理學掃瞄“光棍兒”的說法
前幾年流行所謂光棍文化,剩女文化,其實都是在一個“時間與婚姻”必然關係影響下提出的觀點。很多年紀大點的人會告訴你:什麼時間辦什麼事情。年紀到了就要結婚。提出這些觀點的都是年紀大的父母們,中老年人,他們有一種發自內心額恐懼——擔心自己家的孩子找不到對象,湖綜合嫁不出去。於是催促孩子趕緊告別光棍單身,告別剩女剩男的身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一種不接納!當然它是源於恐懼和安全感缺失的不接納。老年人年事高,需要年輕人贍養,如果沒有組建家庭,無論從經濟還是從人力都難以順利承擔養老的責任,所以無法接納孩子沒有伴侶無法贍養自己的現實,更擔心自己年齡大了,孩子們身邊沒有一個伴侶相互照顧,或者過幾年,好人家都都被人選走了,這種“自己孩子沒人要的”不安全感,將“結婚”弄成了一家人集體決策的大事情!
於是,你只要到了適婚年齡,你只要是沒結婚,都可以有人說上幾句——對男的:還光棍呢!對女的:還剩著呢!
換個角度:如果我們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贍養老人,也可以照顧好自己,並不擔心好人家都被人選走了,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有一個合適的人在哪裡等著合適的機緣與你相遇,那麼你還真應該享受當下的“光棍”狀態!接納這個不完美的現實,結婚的實踐性似乎也就不必那麼急迫了!
心理學對大部分光棍兒兄弟姐妹的評語是——光棍壓根不是個病態,那是一種個狀態!我光棍,愛誰誰!當然,對於特別內向的光棍男,光棍女,也請你走出來,多接觸人群,人畢竟是群居性動物,需要融入群體才能更好地生活。
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幸福故,兩者皆可拋!光棍不可恥,讓我們邊光棍,邊快樂起來吧!
看,那些精緻的光棍明星們!李冰冰,范冰冰,黃曉明,吳尊大家都精緻著,光棍著呢……
二、“什麼時候幹什麼事!”你贊同麼?
——有問題的是剩男女,還是剩男女喋喋不休的爸媽們
很多時候,我們周圍的年輕人都會說,不是我著急啊,我爸媽比我急啊!整天說,什麼時候幹什麼事情,嫁不出去就沒人要啦!娶不到就找不著好媳婦兒了,如此云云~
事實確實如此,對於光棍男女,剩男女,環境的壓力有時候勝過自身的壓力!
心理學專家對給光棍家長的一點建議:
婚姻不是一種生存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你的孩子可以選擇婚姻,也可以不選擇。
內心有安全感的人,不需要用婚姻來固化彼此的感情。有調查顯示,長期單身的人易受到經濟和輿論等多方面的壓力,快樂情緒僅佔25%,孤獨寂寞、焦慮等負面情緒占75%,其中,孤獨寂寞居首,占22.2%。所以,你這種逼迫他結婚的方式,反而容易造成不好的心態!
面對剩男剩女們,社會和家長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不要太關注他們,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不要認為不結婚就是異類。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一個必需品。對於追求品質的人來說,剩或不剩,不是關鍵問題,內心從容、自由就好。所以,請不要再給你身邊的剩人們太多的壓力,讓他們光吧,剩吧,只要他們高興。
恰逢2012光棍節,2012心靈咖啡挺你到底!以後,在遇到嘮叨的長輩,給您支招兩句話!
光棍,剩女不是病態,是狀態!
光棍,只要心理健康,光著,剩著,快樂著吧!越快樂越能找到幸運的另一半,因為越相似越想吸引!
親愛的,相信自己,有一個合適的人在哪裡,等你,直到遇見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