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撒貝寧:我們在一起了嗎?愛情是一場自我完善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使人牽腸掛肚、難以割捨,但見面時又只有抱怨、爭吵的魔法;還是開始時甜甜蜜蜜,漸漸變成愁愁怨怨的負擔?
據報道,章子怡自前年與富商男友Vivi Nevo分手後,感情一直未有著落,經歷過豪門少奶奶夢碎的她,原來已由被指“愛財”變成“愛才”,與央視名嘴撒貝寧暗撻逾年的她,日前被拍得著情侶拖與撒貝寧玩漂流,戀情正式曝光。
一個是口若懸河、詼諧幽默的知名央視男主播,一個是揚名好萊塢、讚譽與罵名齊飛的中國當紅女星。一個是以主持中國法制節目成名的幽默帥氣小伙,一個是以主演知名大片成長的漂亮女人。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且是兩條平行線不會有相交一刻的“陌路人”,居然會被爆出最新戀情——他們就是央視主持人撒貝寧與著名演員章子怡。
早前,有網友曾在部落格中爆料,章子怡和撒貝寧正在熱戀,並透露了兩人相識的始末:兩人相識於去年5月,章子怡跟隨《最愛》劇組參加撒貝寧主持的節目《我們有一套》。該網友稱,兩人在節目後共同出席過幾次活動,之後撒貝寧便對章子怡展開了瘋狂追求,兩人於去年9月開始正式交往。此後,章子怡和撒貝寧曾數次被目擊秘密約會,不但在北京甜蜜就餐,還攜手暢遊黃山,品當地美食。據媒體報道,章子怡的真實感情一共是兩段。一個是富家公子霍啟山,一個是財經巨人Vivi。
兩段感情的選擇者非富即貴。且對象都走國際范,也跟章子怡多年來發展的目標相輔相成。
單女們的戀愛狀況無非就這幾種——在初中就和潛力股當上同桌的,沒體驗過別的,倒也能堅持到底。挑來挑去的、曾經的體驗派們,有可能已編入恨嫁組。當然總是有人通過一次次跌倒爬起練就了一雙慧眼,最終也挑了個人精,修成正果。 到底是精挑細選閱人無數後更容易鎖定真命天子和長久的愛情,還是戀愛次數越少越好?
戀愛多少次鎖定對像比較合適?
貨比三家是很多精明的買主慣用的購物技巧,不少父母怕孩子過早地與異性確立戀愛關係會錯過條件更優秀的可能性,有時甚至用這個技巧來說服熱戀中的孩子。當然也不乏一些對婚姻有獨特要求的人,自願以此作為擇偶不二的原則。
那麼,到底戀愛多少次鎖定對像比較合適呢?答案是:次數越少越好。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長個人經歷的複雜化,人們傾向於粉飾以往的戀愛回憶:那些美好的東西越來越多地被保留,形成了對當下情感經歷強烈的對比效果。
比較的結果大多使人感覺對當下的失望和對以往更多的留戀,每次比較都是對回憶的再次提純過程。這樣的提純使得人們做出取捨時更容易看到缺陷和不足,對比的次數越多,成功的希望越渺茫,心中對“或許今後能遇到更好的”想法越強烈。這就是戀愛過程中阻礙幸福成功的自惑心理。
1、自惑心理的累積來源於生活:擇偶標準一再提純,能完美契合的人卻遲遲沒有出現,過於主觀地死守著自己的幻想對號入座,難免坐失良機。就像拿現成的框子去買合適的畫一樣,談何容易,而這樣的障礙分明就是自己給自己設置的。
2、多次未成就婚姻的戀愛經歷會使經歷者進入一個怪圈:認為戀愛本應久談不決,長此以往,每當談婚論嫁時對方的缺點就會異常刺眼地顯露出來,再加上自惑者極善進行將人比人,比來比去,更難決斷。
3、自惑中的他惑成分:很多自惑者是耳朵根子很軟的人,他們很容易受別人言論的影響,帶回家相看的對象只要被旁觀者給予閒言碎語的評價,馬上心猿意馬起來,這種缺乏主見對於追求幸福也是相當大的障礙。
--建議:建立良性的擇偶觀念,合理認識自我,將對方的條件整頓到恰如其分、可以實現的水平;在戀愛中真誠、公平地對待他人的感情,不進行無謂的比較使自己陷入困擾;更需要建立自信,把幸福建立在獨立、敢於承擔、敢於負責的成人認知基礎上。
在愛情中成長、發展,完善自我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充滿了魅力的話題。愛情的真相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在愛情裡,又可以擁有一些什麼?
標籤:【章子怡】、【撒貝寧】、【愛情】、【自我】、【心理】、【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