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的魔力在哪裡:迴避壓力
16年前,尼爾·帕普沃思給朋友發了一條“聖誕快樂”的簡訊,世界上第一條簡訊就這樣誕生了。如今,每天有數十億條簡訊在中國上空飛來飛去。心理學家認為,簡訊讓內向害羞、不善言辭的中國人更愛“說話”了。簡訊究竟有何魔力,讓人們對它如此“寵愛”?
簡訊幫助人們正面迴避壓力
一位“拇指一族”說:“你看看大街上、捷運裡、商場、在家裡,隨處可見發簡訊的人吧?”簡訊背後蘊藏著諸多心理因素,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想法更容易用簡訊表達。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直接的語言交流會伴隨著人際壓力。
第一,當你表白某種情感或提出,某項要求時,可不希望遭到拒絕。而簡訊讓人感到,反正把心裡想的都發出去了,又不會遭到別人直接的拒絕,這就會讓壓力感減輕很多。
第二,如果朋友提出不合理要求,直接拒絕也有壓力,因為語氣中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滿。而簡訊不附帶任何情緒,能幫助人們從正面迴避壓力,讓人備感輕鬆。
此外,人們喜愛簡訊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價格低廉,一條一角;很多有趣的簡訊可以長期保留,娛己也娛人等等。
心理學家稱,人們正在成為信息技術的俘虜。在80例臨床試驗中,在工作中經常發簡訊的人IQ會降低10%,相當於一整天沒有睡覺,而抽大麻後也只會下降4%。另外,人們在辦公室裡老是低頭看簡訊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人的大腦反應能力也會減慢,並感到疲憊不堪。
與女人所不同的是,男人給同性發簡訊時,通常都是簡言意賅的。而女性則通常會發送較長內容的簡訊,並且文字更加情緒化。
語言交流不可少
既然簡訊的好處多多,是不是意味著可以取代其他的溝通方式了呢?
當然不是。簡訊能夠簡單交流,但卻遠遠不能滿足深度交流的需要。有交往恐懼的人害怕於人面對面聊天,多會選擇發簡訊和上網聊天,用這種虛幻的、帶有魔力的方式與人交往,給自己創造了一些幻想的空間,也逃避了一些現實交往中的尷尬。但是,簡訊只是由文字構成,而沒有聲調和表情,不夠生動。面對面交流會有更多附加信息,如肢體動作、眼神、笑容,可以更準確地完成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