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人名」流露出弱勢心理 | 陽光心靈咖啡網

 

A-A+

「拽人名」流露出弱勢心理

2013年04月27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69 ℃ 次

 

“拽人名”有多普遍?近日,一項對2016人進行的調查發現,雖然58.7%的人對“拽人名”現象表示反感,但多達80.4%的人坦言自己“拽”過人名。僅19.6%的人明確表示從不“拽人名”。

“拽人名”有虛榮的緣故,更多的只是為表達一種自己有“背景”,“背景”在現實中很重要,現在有什麼事,不是想到要按法律和規則辦事,最先想到的是“找人”。找人即找關係,想到的就是如何擺平。哪怕有時候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結婚要傍大款,理財要傍巴菲特,辦事要傍有權力的人……“拽人名”與“傍傍族”何其相似?都是自己力量不夠,想借助別人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借助”的跳板往往不是“正義”的,而是“邪路”居多。

不管是“拽人名”還是“傍傍族”,都體現著一種“邊緣人”的弱勢心理,因為權和錢離他們有些遠,他們怕被不公淹沒,怕自己得不到該得到的利益,也就將觸角伸向了別人手中的權和錢,希望借此機會抬高自己。“拽人名”的現實是尷尬的,一方面他們對社會的不公表達不滿,一邊卻又要鑽社會不公的孔隙,使自己從中受益。如此的矛盾和尷尬,當然造成了現實中的“兩面人”。

標籤:【名人效應】【自卑】【弱勢群體】【虛榮】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