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派心理療法 | 陽光心靈咖啡網

 

A-A+

行為主義派心理療法

2010年01月20日 人格心理學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的治療方法稱為行為療法(Behavior therapy),又稱行為治療、行為矯正或學習療法,是基於現代行為科學的一種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療方法。它是根據行為學習及條件反射理論,消除和糾正異常並建立一種新的條件反射和行為的治療方法。

  雖然這一療法受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影響較大,但實際上其理論根據來自三個方面:即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桑戴克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和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這些理論都認為病人的異常行為既然也和正常行為一樣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那麼,也應當能夠通過另一種學習使之消失,各種疾病(不論是軀體的或是精神的)都可視為機體某一部分的活動(或行為)異常,都可以通過這一活動(或行為)的矯正而得到治療。

  行為療法與其它心理療法的區別在於:行為療法是以心理學中有關學習過程的理論和實驗所建立的證據為基礎的。與傳統的心理治療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可以進行客觀的科學檢驗、演示和量化,即使重複試驗也可得出同樣可靠的結果,有一整套定型化的治療形式,有堅實的理論根據和大量的實驗證明。所以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和穩定。

  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系統脫敏療法、厭惡療法、滿灌或衝擊療法、陽性強化療法、發洩療法、逆轉意圖療法、陰性強化療法、模仿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

  系統脫敏療法

  系統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稱交互抑製法,利用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症焦慮習慣的目的。系統脫敏療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普(J.wolpe)創立和發展的。

  系統脫敏療法對有明顯環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強迫症特別有效……

  滿灌療法

  滿灌療法(flooding therapy)又稱“衝擊療法”。

  它與系統脫敏療法雖都是將病人置於(暴露)他所懼怕的情境中,但前者是採取緩和的、逐步消除;滿灌療法是鼓勵求治者直接接觸引致恐怖焦慮的情景,堅持到緊張感覺消失的一種快速行為治療法。

  著名行為治療專家馬克斯(Marks)在談到滿灌療法的基本原理時指出:“對患者衝擊越突然,時間持續得越長,患者的情緒反應越強烈,這樣才能稱之為滿灌。迅速向患者呈現讓他害怕的刺激,並堅持到他對此刺激習以為常為止,是不同形式的滿灌技術的共同特徵。”

  滿灌療法可被用於包括抑鬱症、恐怖症、強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廣泛問題也……

標籤:【行為療法】【行為矯正】【滿灌療法】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